相關資源
指導思想
改革歷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和奮斗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引自《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總體思路
基于自然資源三維一張圖數字化成果體系,圍繞生態修復潛能評價、規劃編制、項目策劃、實施監測、評估考核全過程,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題數據一張圖,以項目為單位、指標為核心,統籌關聯各階段成果數據信息,推進生態修復工作 先規劃后實施,支撐生態修復項目事前評價、事中監測、事后考核的動態循環運作。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是指對長期受到高強度開發建設、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災害等影響造成生態系統嚴重受損退化、生態功能失調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下降的區域,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等綜合措施,對國土空間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生態整治、生態重建、生態康復的過程和有意識的活動。
本質內涵
總體框架
以信息共享、高效管控和智慧協同為理念,以標準規范體系和信息安全體系為保障,以自然資源云基礎設施環境為基礎,基于自然資源一張圖數據體系梳理生態修復專題數據庫,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深化平臺對自然資源監管決策應用體系的支持,搭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信息系統。
系統包含“1+4+2”應用體系,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一張圖大數據體系、(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4個項目監測監管應用、(生態修復智慧管理、生態修復移動巡查)2個監管決策應用,夯實生態修復項目申報立項-實施監測-驗收備案全周期精細化管控,全面支撐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用途管制、耕地保護、開發利用、執法督察等業務管理。
建設目標
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指引與政策要求下,圍繞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統籌部署、監測監管、智慧決策業務需求,依托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縱向連通、橫向協同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信息系統,匯集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一張圖大數據,健全生態修復項目“立項申報-規劃設計-實施監測-驗收備案”全周期數字化管控,實現生態修復規劃范圍可查、實施區域可看、管理流程可溯、實施效果可評的全業務鏈管理,夯實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數字建庫管理能力、動態監測預警能力、綜合實施效能評估能力、宏觀監管決策支持能力,協調處置部-省-市(縣)各級生態修復項目銜接關系、補償安置關系,提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信息化水平。
核心任務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信息化建設圍繞專題數據匯集建庫、項目信息全周期關聯整合、監測指標臺賬建立、監管信息系 統建設集成等方面,包括生態修復一張圖、項目管理一個庫、指標監測一本賬、修復信息一系統。
建設內容
-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信息系統面向部-省-市(縣)各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管控應用,系統以項目為基礎、以指標為核心,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全業務鏈管理監督應用,實現項目立項申報、規劃設計、實施管控、監測預警、評估考核全 周期精細化管理,包括項目監測監管應用、項目移動巡查APP、智慧管理應用三大板塊??v向與國家、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信息系統聯通銜接,橫向為生態修復相關業務審批系統提供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一張圖大數據服務。
生態修復項目監測監管應用
生態修復項目監測監管應用以項目為單元,針對土地整治、礦山修復、海洋修復、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四大類項目分別形成項目立項申報-實施監測-驗收備案業務全周期管控信息化應用。提供項目申報、項目臺賬、項目監測、補償管 理、成果管理、系統管理等模塊。
歡迎關注武大吉奧訂閱號
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大科技園吉奧大廈
電話:027-87196288
傳真:027-87196133
歡迎關注武大吉奧服務號
歡迎關注武大吉奧視頻號